电影课总介绍 电影课发起人电影课著作 电影课团队 政府背景 国际交流 电影课发展史
返回首页

电影课实验在中国(专著)(54)

时间:2009-09-03 17:27来源:电影课 作者:电影课 点击:
其中有名的有《白雪公主》、《奥利佛》、《E.T.》等等。这些都是为大家所熟知的电影,都是教育大家和平与爱的优秀影片。好的影片被多次的翻拍,从中我们再挑选出最好的。我每天花费全部精力去做的,就是挑选优秀的

  其中有名的有《白雪公主》、《奥利佛》、《E.T.》等等。这些都是为大家所熟知的电影,都是教育大家和平与爱的优秀影片。好的影片被多次的翻拍,从中我们再挑选出最好的。我每天花费全部精力去做的,就是挑选优秀的影片。
  我也很喜欢日本电影。前几天,有个朋友给我看了日本电影《安寿与厨子王》,也是非常好的电影。日本的诸位朋友如果有好的电影,有给孩子们看的好的电影,请务必介绍给我。
■ 听说将来会渐渐的充实电影课的内容。
▲ 我们还要继续的努力。中国古代哲学里的蒙卦是专门讲启蒙的。我想,君子通过自身的价值观与行为,应该有助于培育健康的人格品行。
我希望通过电影课,把电影的精华传达给世界上下一代的孩子们,同时,培育良好的价值观,达到启蒙的效果,为此我准备奉献出自己全部的精力。

2、1980年由新华社内参发表《开设课程电影建议》

  电影课最早发起于1980年。当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于是很多的创造性的方案和设想被提了出来。1979年,人才学研究学者、《中国人才思想史》作者雷祯孝提出建立一门新学科——人才学,并提出了建立人才市场、自学考试、老干部离休、人才流动、双向选择等,这些建议先后被国家采纳,成为国家的人才政策和中国普遍的社会实践。
  1980年,雷祯孝又向中央提出了一个关于教育改革的方案,建议为中小学生“编映课程电影”。由记者杨瑞敏约稿在新华通讯社1980年8月24日在《国内动态清样》第2336期发表了《人才学研究会筹备组成员雷祯孝同志对大中小学课程设置及教材编写工作的建议》。《人民日报》1999年1月5日在“历史档案”栏目中重新发表。关于“编映课程电影”的原文如下:


  “ 电影出世以来,已成为传播知识的重要手段。一批优秀的动画片、木偶片、科学幻想片、纪录片、故事片、舞台艺术片、科教片等,也已成为每一代人都要看的经典影片。如:《大闹天宫》、《白雪公主》、《龙子太郎》等,每一代儿童都应该看;《未来世界》、《星球大战》等,每一代少年都应该看;《流浪者》、《巴黎圣母院》、《红楼梦》等,每一代青年都应该看。然而现在我国的儿童和青少年并没有机会按年龄发展的心理状态,有计划地看一批人类最优秀的传统影片。如果把优秀影片排成课程,幼儿三岁、四岁、五岁;小学或中学一年级、二年级等,都能看到适合年龄的影片,将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起到积极良好的作用。 编映课程电影,是教育充分应用现代科技成果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国际教育发展的方向,势在必行。”
文章提出了一个重大世界性教育课题,预见了电影课的发展方向。发表后引起了国际上教育专家的注意。1980年秋,美国耶鲁大学社会学系教授D.D.Friedmann来信,代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密执安大学,邀请“编映课程电影”的建议者雷祯孝赴美讲学并共同工作半年,拟运用这些研究,对耶鲁大学从幼儿园到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改革进行设计,并各在一个班进行试验。进而准备成立一个跨国研究组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经费,将这些研究和试验继续下去并逐渐加以推广。这是一个发展电影课的好机会,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成行。

  3、从建议到行动,催生电影课

  雷祯孝从小就有一个梦想:把全世界最好的电影都看一遍。那时候,哪怕看见一些孩子穿上带长耳朵的衣服演小白兔,他就兴奋得心花怒放。到了高中、大学、甚至参加工作以后还常常做梦:要是能把电影当作职业就好了!他有一种历史使命感:人类发明电影一百年,共拍20多万部电影故事片。这当中,肯定有一些经久不衰、淘汰不掉、内容永不过时、令人百看不厌、值得每一代儿童少年至少看一遍的最好的电影。就好比李白的诗有千百首,我们只取三五首进入中小学的课堂,让每一个学生受益。一部好电影同样可以让同学们受益匪浅,有时候还可能影响人的一生。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好中挑优,精益求精,让电影进入中小学的课堂?
  1993年,雷祯孝开始着手圆自己的少年梦。他用自己写书所得的稿费全部投资于这项研究,千方百计收集全世界适合青少年儿童观看的电影的样片:录像带、VCD、、DVD、LD,然后一个人蒙头在家看电影。电影课成了他的生命支柱,他断绝了与外界一切的交流,从早到晚,夜以继日地观片选片,到1995年已观看从世界各国选出的优秀影片3,000多部,精选收藏2,000多部。
  在选片过程中,雷祯孝想起了梁启超在《自由书》中的话:“天下之事,往往有数百年梦想不及者,忽焉一人倡之,数人和之,不数年而遍于天下焉。”想起了捷克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之前,没有人用教室来上课,他发明了用教室上课,而今已经遍行天下……
那么,电影课为什么不可以用来实验?电影为什么不可以进入中小学课堂?
  于是,雷祯孝开始了他艰难然而又饶有兴趣的探索和实践:
  用电影开课,这是人类教育史上很新鲜的事。1995年夏,雷祯孝用这些研究成果,从这些片子中,为小学生精选出465部,按少年儿童的心理年龄,参考五年制和六年制小学课本中的课程内容,并参照国家颁发的小学教学大纲,由浅入深地,将这些影片编成了分年级的推荐片目。然后,在地方政府和教委的支持下,在浙江温州苍南县龙港三小开始了电影课实验。全国第一所电影课学校就此诞生。
  在他的指导下,第一所电影课学校搞得红红火火。但要在中国开展大规模电影课实验,仅凭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依靠组织。于是,经陈迈的介绍,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常务副理事长徐永光拍板支持这项研究,1996年徐永光与孙文华合作三辰影库,希望把这一事业产业化,请雷祯孝当副总兼研究所所长。1997年国家教育部中央电教馆经过考察,为电影课研究正式立项。将《为小学生开设电影课的实验研究》吸收为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素质教育实验研究》的重点子课题。从此全国首批15个学校电影课实验开始了。

 


四、选片:从全世界100多年的电影资源中筛选适合学生的影片

全世界有几十万部电影,影海无边呵。找电影,选电影,其困难可想而知。雷祯孝却说:“如果一个人点燃起强烈的愿望,无论如何也要实现目标的话,那么就会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智慧和主意。完成一件困难的事情,最重要的是一颗心。只要有了无论如何也要完成的坚强的意志,为了实现它就会竭尽全力。” 上穷碧落下黄泉,四海茫茫皆搜遍;10年下来,仅他一人通看过的适合青少年儿童观看的影片已在8,000部以上,实实在在地从30多个国家的影片中,呕心沥血地选择收藏了6,000部影片。同一个人看了8000余部适合青少儿的电影,这在全世界范围内,可能也是罕见的。(责任编辑:电影课)

------分隔线----------------------------
推荐内容